黃金成為貨幣的發跡史

神話時代的黃金

出埃及記》中記載,猶太人為了逃避飢荒,跋山涉水來到了埃及,後來開始了寄人籬下、受人奴役的苦難史。數百年後年邁的摩西(Moses)收到上帝耶和華的指示要拯救同胞於水火之中,上帝要摩西帶領在埃及受難的猶太人們離開埃及,並答應將「流著奶與蜜」的地盤賜予猶太人,這就是「應許之地」迦南地。

摩西帶著猶太人越過了紅海擺脫了埃及追兵,在耶和華的引領下到達了西奈山,在那裡摩西一個人到山頂上接受上帝的律法,一待就是40天。這期間上帝向摩西傳達了許多事情,包含要建造一個「約櫃」,聖經裡有對「約櫃」的詳細描述,其中用到了不少的黃金:

約櫃 Source
「他們要用金合歡木做一個櫃子,長二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半。你要把它裏裏外外包上純金,四圍要鑲上金邊。要鑄造四個金環,安在櫃子的四腳上;這邊兩個環,那邊兩個環。要用金合歡木做兩根槓,包上金子。要把槓穿過櫃旁的環,以便抬櫃。這槓要留在櫃的環內,不可抽出來。要把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裏。

要用純金做一個櫃蓋,長二肘半,寬一肘半。要造兩個用金子錘出的基路伯,從櫃蓋的兩端錘出它們。這端錘出一個基路伯,那端錘出一個基路伯;從櫃蓋的兩端錘出兩個基路伯。二基路伯的翅膀要向上張開,用翅膀遮住櫃蓋,臉要彼此相對;基路伯的臉要朝向櫃蓋。要把櫃蓋安在櫃的上邊,又要把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裏。我要在那裏與你相會,並要從法版之櫃的櫃蓋上,兩個基路伯的中間,將我要吩咐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告訴你。」

—— 出埃及記25章10-22節 

沒想到此時山下的猶太百姓等得焦躁不安,他們開始用黃金鑄造了一隻牛並虔誠地膜拜這個牛像,當摩西捧著刻有上帝聖言的石板(後世稱摩西十戒)下山時,他看到了人們正在像討厭的埃及人那樣膜拜偶像,摩西於是氣到把石板砸了。

猶太人鑄金牛像。Source

故事到這帶來一個疑問:猶太人作為被迫害的人民逃離埃及,為什麼身上有這麼多黃金呢?雖然就連上帝都選擇用黃金作為聖物的材料,但可能當時黃金並不是「貨幣」,人們還沒有「貨幣」的概念。當時的黃金也許僅是裝飾品,或也是一種表達「神聖」的物品(好比說現在某些植物也有神聖的象徵?)。

邁達斯國王的點石成金。Source

另一個關於黃金的故事是這樣,在希臘神話中,有一天酒神戴奧尼索斯的導師兼伴侶西勒諾到處亂跑不見了,到最後西勒諾被邁達斯(Midas)國王找到,邁達斯國王款待西勒諾後將他送回酒神戴奧尼索斯身邊,酒神為了感謝,於是慷慨地說能接受邁達斯國王的任何願望,邁達斯國王許願希望往後他碰到的任何東西都能變成黃金,這就是著名的「點石成金」的故事。然而這樣的結果帶給了邁達斯國王巨大的麻煩,因為所有他碰到的食物都變成了金子,不小心碰到女兒,女兒變成黃金雕像,於是他不得不請求戴奧尼索斯收回這項能力。

戴奧尼索斯於是讓邁達斯國王前往帕克托羅斯河(Pactolus),當邁達斯國王接觸到河面時,這項能力就轉移到了河水裡,河裡的砂石立刻變成了黃金,而邁達斯國王則通過在河中沐浴擺脫了點金術。

靠著另一項有趣的傳說邁達斯國王也並沒有一直被埋在神話故事中。曾是宙斯的神諭讓身為農民的邁達斯與其父親能夠成為國王,而為了報答,邁達斯將一輛牛車獻給宙斯,牛車被一種非常複雜的結綁在神殿前的一根柱子上,沒有人能夠解開,這個繩節被稱為戈耳狄俄斯之結,有一個神諭聲稱,任何人只要能解開戈耳狄俄斯之結就能成為亞洲之王。公元前四世紀當亞歷山大大帝來到此地時一劍將繩結劈成兩半,而亞歷山大最終的確應驗了這個預言。

國家的金幣首次登場-利底亞

利底亞位置 Source

黃金正式被當成貨幣使用是在公元前640年左右,起源於小亞細亞的古國利底亞(Lydia),如今的位置大概在土耳其靠近愛琴海一帶。因為擁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利底亞人以擅長商業與貿易聞名,當時的商人們就已經有在使用一種像豆子形狀的金銀合金(electrum)來當作貨幣使用,而唯一的問題是每一塊豆子的大小、純度都亂七八糟。

雖說純度無法從外觀衡量,但當時的人們已經有「試金石」。「試金石」是一串24根純度不一的針,24根對應24克拉,商人們只要將這些針對合金摩擦比較就知道純度多少,這些發明也促進了貿易的繁榮。

著有《歷史》一書的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書中指出而帕克托羅斯河中豐富的金銀合金是利底亞的國王克羅伊斯(Croesus, 西元前595-546在位)的財富之源,也許是帕克托羅斯河中的銀金礦實在太多才有上面「點石成金」的故事,但不論如何流傳至今的英文短句”As rich as Croesus” 指的就是這位利底亞國王。

利底亞的金銀合金貨幣
Image provided courtesy of the Bank of England.
試金石示意圖 Source
阿呂亞泰斯的金銀合金硬幣
By Classical Numismatic Group, Inc.

克羅伊斯的成就是從他的前輩們開始積累起來的,從裘格斯(Gyges, 西元前680-644在位)時代開始,雖然當時還在使用金銀合金的金屬豆狀物當錢幣,但裘格斯就開始限制了這種私人金屬錢幣的發行,從此只有國王才有權鑄造金幣開了萬世先河,貫穿了整個歷史。

到了阿呂亞泰斯(Alyattes, 西元前610-560在位)時期,阿呂亞泰斯發行了金銀合金的貨幣,他在金銀合金貨幣上印上城市的象徵圖案,確保每一枚金屬幣都能被保證其重量、價值。這樣的發明(官方保證的錢幣)很快往西傳播到希臘,因為可以成為有效的測量、記帳單位,這種錢幣很快變成地中海貿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促進了貿易、也刺激人們創造新商品。

利底亞很快就繁榮發展起來,對利底亞人來說,帕克托羅斯河裡看似無盡的金銀礦並沒有什麼其他用途,無法當武器也無法食用,但卻可以換取其他國家的產出(Output),像是糧食、酒、手工藝品、甚至雇用打仗的僱傭兵,這就是拿一大堆“沒用的金屬”換取“有用的物資”。(現代貨幣也是這樣嗎?美國政府在紙上印一些字跟圖片,就能向其他國家買任何東西?)

回到有錢的克羅伊斯(Croesus, 西元前585-546在位)國王,雖然打仗不行,但卻能將貨幣系統的發展發揚光大,克羅伊斯的壯舉是將所有流通的金銀合金貨幣招回重新熔煉,並將這些合金中的「金」、「銀」分開,分別鑄成金幣、銀幣,這樣一來就保證了這些貨幣的純度,這些閃閃發亮的金幣立即被其他國家搶購一空,克羅伊斯成了歷史上第一個發行國家金幣的國王。

克羅伊斯的金幣一枚重10.7克,正面印有獅子以及公牛,獅子是利底亞首都的紋章,公牛則說法不一,可能代表宙斯或其他含義;錢幣的反面則打上一個凹印來代表該錢幣是被打印過,克羅伊斯也定義了金幣:銀幣的交換比例為1:10。

克羅伊斯是利底亞的末代國王,到了西元前585年,整個利底亞最終湮沒在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手中,然而克羅伊斯的錢幣卻還繼續被使用。直到西元前520年,波斯帝國的皇帝大流士(Darius)上位,借鑒了利底亞的經驗發行了自己的金幣「大流克(Daric)」才徹底取代了利底亞的金幣。

克羅伊斯 Source
克羅伊斯的錢幣 Source

波斯、希臘到世界

大流克 Source

獲得利底亞財富的波斯帝國原本還持續發行「獅子與公牛」的利底亞金幣,直到大流士時期發行了自己的金幣「大流克」為止,「大流克」金幣一枚重8.4克,正面是國王大流士屈膝射箭的形象。從如今的考古發現,「大流克」從波羅的海到非洲、甚至整個中亞都有被挖掘出來,波斯也是第一個以黃金徵稅的帝國,而非以實物支付(之前都是種什麼給什麼或是給牲口),其實政府以何物當作稅收,該物能成為貨幣的機會就大增。

新的錢幣系統理念透過僱傭兵們到處傳播,希臘各城邦也早已開始鑄造屬於自己城邦的金幣、銀幣。波斯的大流士雖然是偉大的君王,波斯也是強大的國家,但他們卻遲遲無法征服希臘。最後當希臘自己內部的雅典與斯巴達搶著當大哥時,悄悄崛起的馬其頓在腓力二世的領導下才最終完成了希臘世界的統一。到了腓力二世戰無不勝的兒子亞歷山大統治時,馬其頓王朝的領土已經擴展到小亞細亞、埃及、波斯、兩河流域、阿富汗以及印度西北部,而這些地方都使用統一的印有阿波羅的腓力金幣(Philippeioi)。

馬其頓帝國的金幣 Source
亞歷山大的帝國和其征服路徑(可以看到利底亞在第二站) Source

到目前為止,黃金的供應一直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儘管亞歷山大大帝慷慨的與僱傭兵們、市民以及希臘的學者分享戰勝的果實-黃金,但隨著黃金需求的擴大,新的供應或多或少與需求保持同步。而趁著亞歷山大忙著東征波斯時,下一個冉冉升起的羅馬值得好好觀察他們的金融困境,在羅馬擴張疆域到極限時,就會開始面臨黃金不足以維持統治的問題,最終羅馬皇帝們選擇讓貨幣開始貶值(例如就是把金幣招回,混入50%銅,於是1000枚金幣變成2000枚金銅幣),釀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羅馬帝國-貨幣的滅亡與重生(The demise and rebirth of Roman Empire’s currency))。

從利底亞、波斯、希臘接著羅馬開始,各地的人們都能接受把黃金當作錢來使用,並持續下去。當黃金開始正式象徵「金錢」後,黃金只是多了一個身份,而原本象徵「神聖」的任務沒有改變,古至今就沒有哪一個國王的皇冠是用黃金以外的金屬做的,也不只地中海周圍的商業國家,事實上世界上其他國家(像是阿拉伯、印度、中國)也都不約而同的開始將黃金或白銀等稀有金屬當作貨幣使用。

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記載:「及至秦,分一國之幣為三等。黃金以鎰為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戰國時期形形色色的貨幣,規定只有「金」與「銅」可以作為貨幣使用,銅幣是主要的流通媒介,而金幣則作為皇帝的賞賜,例如《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

為什麼是黃金?

「貨幣」是交易的媒介,它讓交易能夠變得方便,想一下如果只能以物易物,而你只有一頭牛但需要兩顆雞蛋三條魚怎麼辦?交易變得需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找到對的人。然而「貨幣」的出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更多的商品出現(這代表生產力的提高、手工藝等開始發達)、度量衡的統一,然後「交易」才會漸漸蓬勃發展,最後刺激「貨幣」的出現。歷史上很多東西曾被拿來當貨幣,牛羊、貝殼、可可豆、石頭,香菸也曾在德國被當作貨幣流通,只是這些東西都無法長久地被當成貨幣使用。

黃金 source

黃金有很適合當貨幣的特性(事實上最早5000年前就有拿來當作貨幣的紀錄,但有大有小、有純有雜,還不如以物易物,交易也不活絡):

  • 黃金它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地球上曾經被挖出來的黃金現在都靜靜躺在某處,也許你剛向銀樓買的金戒指,在數千年前曾是某位法老的手環的一部分,這代表不會消失。
  • 黃金也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輕鬆打造成各種形狀、可以分割付帳。
  • 黃金有稀缺性,然而金礦的礦脈在地球上卻能分佈廣泛,這讓各地區和族群都可以發現黃金,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於是大家都能用也就都能接受。
  • 黃金幾乎沒有什麼其他特別用途,不會被拿來蓋房子,也不能吃,不用擔心它生病或老去(直到近代才有一些電子、醫療用途)。

3room

作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