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底部-英國拋售1/2黃金儲備(Brown’s Bottom-Sale of 1/2 UK Gold Reserves)
英格蘭銀行金庫(照片來自英格蘭銀行的 Flicker

1999年5月7日,在這個黃金價格20年來的新低點,英國財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宣布將針對英國的儲備資產進行重組,預計將拋售英國大約一半的黃金儲備並增加現金的持有比例,以此達到更好的財務平衡並降低風險(波動性)。原本這項拋售將被秘密進行來符合英國的利益最大化,然而就在5月7日下議院對財政部的提問中這項消息被揭露了出來,當市場知道將有一大筆黃金的供給時金價應聲下跌了10美元/盎司。

如果回到1999年在那個時空背景,黃金已經進入熊市20年,同期間因為網際網路興起,股票市場節節攀升(進入dot-com泡沫),歐元也即將誕生,然而當時英國的外幣儲備卻還有將近一半都是黃金,也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英國會做出這樣的決策。

就這樣從1999年至2002年,英國花了3年時間完成了這項拋售,一共進行了17次的拍賣,總共賣出了395公噸黃金儲備,平均以每盎司275美元賣出,差不多就在總儲備量只剩下約310公噸時英國停止了繼續拋售黃金儲備,黃金也開始迎來了新一波牛市,而這段時間的金價低谷也就被稱為布朗底部(Brown Bottom)。

黃金價格(since 1980)

這些黃金換取的資金最後被配置成以40%美元、40%歐元、20%日元計價的資產,然而選擇歐元是相當有爭議的,1999年也是歐元正式實施的第一年,大部分的英國民眾並不支持將英鎊改為歐元,所以對英國民眾來說這或許也算是某種政治人物強行闖關對歐元表達支持的政治行為。

同時間的美國聯準會主席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也在1999年5月20日的國會問答中針對是否賣出部分美國持有的黃金儲備時有以下回應,也算是針對英國的拋售給予評論。

“Germany in 1944 could buy materials during the war only with gold.Fiat money, in extremis, is accepted by nobody, gold is always accepted.”

“德國在1944年(二戰中的惡性通貨膨脹期間)所有的物資只能以黃金購買,在極端情況發生時不會有人願意接受法幣,而黃金則是總是被人接受。”

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 FED主席(1987-2006)

3room

作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