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銀行帳戶跟台灣相比有很多概念很像的地方但它的名稱不太一樣,在整理測量貨幣供應量(M1、M2)時發現,如果沒有把存款的種類搞清楚,就很難去了解M1、M2這些工具代表的意思,於是蒐集網上資料彙整這篇筆記。
存款帳戶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1. 支票帳戶(Checking Account)
又叫做活期存款帳戶(Demand Deposit Account、Transaction Deposit),流動性非常高(代表當有存戶有現金需求的時候可以快速提領出來),但相反利息就非常低或是根本沒利息。可以使用ATM、 簽帳金融卡(Debit Card)或是支票(Check)這類工具想領就領、想刷就刷,通常也沒有金額或次數限制。
(支票雖然現在不怎麼普遍,但在過去沒有像是金融卡這類工具時,支票是非常實用的工具,例如過去員工薪資單就以支票形式發與員工,只要帳戶能夠只用支票,存款人就能在支票簿上寫下帳號、金額來做交易。)
2. 貨幣市場帳戶(Money Market Account)
結合支票帳戶及儲蓄帳戶的優點,貨幣市場帳戶提供較兩者高的利息,銀行等儲蓄機構可以使用存款人在貨幣市場帳戶的資金去購買政府債券、商業票據、定存單(Certificates of deposit ,CDs)來創造更多收益。
作為更多利息的交換,帳戶的流動性就沒有支票帳戶(Checking Account)高,通常銀行可能會要求帳戶裡有最低金額限制,以及限制每個月僅6次提領或簽帳金融卡(Debit Card)的使用,(有些銀行若從ATM提款轉帳則不限次數),超過加收服務費或可能帳戶被關閉。簡單的看就是多一點利息、少一點流動性,要使用帳戶裡的資金較麻煩一些。
3. 儲蓄帳戶(Savings Account)
儲蓄帳戶(Savings Account)通常與支票帳戶(Checking Account)相連結,然而儲蓄帳戶的裡的資金無法使用支票、簽帳金融卡來使用,沒辦法像支票帳戶那樣提領方便,雖然沒有金額限制但有次數限制,每個月僅有6次提取的限制(但若從ATM提款轉帳則不限次數),超過加收服務費或可能帳戶被關閉或降級成支票帳戶(Checking Account),通常也有帳戶最低餘額限制,犧牲了流動性相對也增加了帳戶中的利息。
4. 存款證(Certificates of Deposit,CDs)
存款證類似台灣的定存(Time deposit),就是和銀行等儲蓄機構約定一段時間的存款,期間不取出來換取較高的利息。
以上四種存款類型都屬於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投保範圍,每人每間銀行(所有帳戶加總),最高250,000美元,有了保險比放在家裏還安全。因此當存款人在單一銀行存款超過250,000美元時,最好是在多開另外一家銀行的帳戶更保險。
大概可以彙整成以下表格:
項目 | 支票帳戶 | 貨幣市場帳戶 | 儲蓄帳戶 | 存款證 |
利息 | 最低或沒有 | 較高 | 較高 | 較高且固定 |
支票 | 可以 | 有限制 | 無 | 無 |
簽帳金融卡 | 可以 | 有些 | 無 | 無 |
提款限制(於分行) | 無 | 6次 | 6次 | 無 |
FDIC投保 | 有 | 有 | 有 | 有 |
流動性 | 1 | 2 | 3 | 4 |
貨幣供應量計算 | M1 | M2 | M2 | M2(金額小於1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