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針對2008年之前的美國準備金市場做個簡單的整理,2008年之後因為美國央行聯準會(FED)執行了數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導致整個準備金市場的需求-供給失去平衡,玩法就不太一樣了。
準備金以及聯邦基準利率
了解準備金市場之前需要先對”最低存款準備金“以及”聯邦基準利率“有基本的認識,可以參考以下這篇筆記先:美國升息降息-聯邦基準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最低存款準備金(Required Reserves)
為了確保存款人能夠在任何時候都能順利提款,美國法律要求銀行必須保留一部分的最低現金在手中,即不能夠全部借貸出去,這個比例稱為存款準備金率,銀行會將這些現金存放在他們在聯準會中的帳戶中(央行是銀行的銀行,所以商業銀行之類的儲蓄機構會將錢存在其位於聯準會的帳戶。)
最低存款準備金計算方式為:收到的總存款量(Deposit)* 存款準備金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
聯邦基準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因為每天情況不同,有些銀行的準備金有多餘(多出的部分又稱為超額準備金),有些銀行則湊不齊最低存款準備金的標準。於是這些銀行彼此互相進行借貸(隔夜借貸,一天還錢),這個借貸的利率就稱聯邦基準利率。這個利率是由借貸銀行間互相協調決定。
聯準會可以透過改變準備金市場的”供給(最低需要多少準備金)”來間接改變聯邦基準利率,最後使聯邦基準利率達到聯準會訂出的目標。
準備金市場的供給
準備金市場的供給有兩種型態:
1.非借入準備(Non-Borrowed Reserves),聯準會利用公開市場操作讓現金流入銀行系統中。
做法是若要增加準備金的供給,聯準會就會到公開市場中買入短期國庫券(短期美國國債),而投資人或銀行則因為賣出了國庫券獲得了現金,現金存放在銀行,銀行中的現金(存款)增加,代表對銀行來說準備金的供給增加,反之則減少。
雖然存款人的個人行為也可能會對銀行系統中的現金產生影響,但聯準會每天都會干預市場消除這個因素。
2.借入準備(Borrowed Reserves),聯準會利用貼現窗口(Discount Window)將現金借給銀行來讓其滿足最低準備金或是流動性的問題。
當然是要收利息的,這個利息叫做貼現率(Discount Rate),貼現率可以視作聯邦基準利率的天花板,因為如果銀行互相的利息大於貼現率,那有資金需求的銀行還不如直接跟聯準會借。
因為聯準會可以幾乎完美控制準備金市場的供給, 因此可以畫出一條垂直線,只是透過左右平移來反映供量的多寡 。
準備金市場的需求
準備金的需求由:”最低存款準備金(Required Reserves)” + “超額準備金(Excess Reserves)“構成。
準備金市場的需求受到以下要素控制:
1.存款準備金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由聯準會決定。
2.需要計算準備金的存款項目,不同的存款項目(活存、定存…等)可能會有不同的準備金計算方式,或是根據總存款量的不同而有不同比率門檻。
3.聯邦基準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由銀行間彼此進行借貸時共同決定。
在2008年之前聯準會並不會為存款準備金提供利息(銀行將準備金存在聯準會的帳戶但沒有利息),所以不論是只存放最低要求的數量或有多存(超額準備金)都是零息。2008年之前聯邦基準利率可以說就是銀行持有準備金的機會成本,各銀行都想辦法不要太多有超額準備金。如下圖,大概都不超過20億美元。只有2001年9月超額準備金飆高因為該月發生了911襲擊事件。
當聯邦基準利率越高,代表持有準備金的成本越高,銀行就越希望將超額的準備金借出去、不希望留在手中,因而準備金的需求下降。 隨著聯邦基準利率越來越高,準備金需求越來越低直到超額準備金接近零,只剩下最低存款準備金的數量。
基準利率與準備金需求呈負向關係。因為最低存款準備金的限制,準備金的需求無法降到零。

2008年之前準備金市場的情形,聯準會控制聯邦基準利率最快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透過改變供給、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影響聯邦基準利率。
以上內容的目標是了解這張準備金市場的供需關係圖,再用這張圖看影響供給對聯邦基準利率的影響。

限制準備金框架的工具 | 定義 |
存款準備金率 | 法律規定銀行必須擁有的最低現金比例 |
公開市場操作 | 聯準會買賣短期美國政府債券來影響短期聯邦基準利率 |
貼現率 | 銀行向聯準會借錢來滿足最低現金比例(準備金)的利率 |
下一篇FED如何影響基準利率-2008前將會利用準備金市場的供需平衡圖做說明。
你好,感謝你的解析分享。想告訴你圖一聯邦基準利率和準備金個個圖,聯準會減少供給裡面的文字描述寫錯左。
謝謝你的告知!但我沒有存原始檔…就讓它這樣吧XD
你好 請問版主是財金還是經濟相關科系的嗎? 我對這些貨幣學有興趣 請問可以推薦網站或者書籍嗎?
你好!我不是財經背景耶,幾乎沒什麼書,都是網路查的資料整理的。(但大學有研讀統計XD)
關於這個主題:
這一篇筆記是來自FED的資料: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econresdata/notes/feds-notes/2016/the-federal-reserves-new-approach-to-raising-interest-rates-20160212.html
還有這個Bentley大學的教學影片給你參考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2o-VGxyJnw